
SERVICE PHONE
13988889999发布时间:2025-10-13 14:45:29 点击量:
赣超联赛,江西城市足球,赣超赛程,赣超比分,赣超球队,赣超直播10月8日,江苏省城市联赛(以下简称“苏超”)1/4决赛结束;12日,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赣超”)和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半决赛结束,即将迎来最终决赛;其他城市联赛,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重庆市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渝超”)、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川超”)等鏖战正酣。
继“村超”之后,以行政区划为参赛单位的城市联赛正成为中国足球最火热的存在,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有不低于10个省市举办了城市联赛,同样有多个地级市如武汉和扬州等也在举办城区联赛。至此,“村超”所代表的草根足球、“苏超”“赣超”所代表的城市联赛,以及“齐鲁超赛”“广东省超”“桂超联赛”“苏冠”所代表的俱乐部业余联赛,构成了中国社会足球三大赛事主体。
和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俱乐部业余联赛不同,“村超”“苏超”以文旅足球相结合,以其更加丰富的办赛模式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以“苏超”为例,球市非常疯狂,单场上座纪录(1/4决赛南京VS连云港)61355人,单轮上座纪录(第11轮)222448人,单轮场均上座纪录(1/4决赛)39614人。比赛之外,关注度完全“破圈”且铸就了超乎想象的传播纪录。更重要的是,对于旅游和消费的提升也缔造了中国社会足球赛事的传奇,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的《“苏超”消费跟踪调研报告》显示,95.9%的观众产生了门票外的消费,江苏省商务厅数据显示, “苏超”前六轮,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业收入379.6亿元。
“村超”“苏超”所带来的三大核心意义也恰恰暗合了足球发展的三大底层逻辑:其一是足球的劳动消费及产业化方向对应了经济驱动底层逻辑;其二是场内外极高的热情对应了文化驱动底层逻辑;其三是立足基层的赛事对应了治理驱动底层逻辑。这恰恰也是中国足球发展所需要高度重视的三大底层逻辑。
“村超”“苏超”对于中国足球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对于中国足球的治理体系提升,对于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对于裁判、竞赛、保障等专业人才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用“倒逼”这二字来形容。
只是,这些新兴的赛事虽然火热但依旧脆弱,前路光明但亦有荆棘,如何为“村超”“苏超”以及更多的社会足球赛事保驾护航,让其健康、稳定、长久地发展,仍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其底层逻辑和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即经济、文化和政治,对应的是足球发展的经济基础,足球发展的文化传播,以及足球发展的治理体系,中国足球亦是如此。目前火热的中国社会足球赛事,恰恰暗合了这三大底层逻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足球要想真正发展,恰恰需要以足球的产业化来带动,这符合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涵盖了就业这一典型社会现象。我们在过往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便是,中国足球的发展其本质的问题便是重竞技而轻经济,忽视商务运作,忽视足球产业的健康发展。
被戏称为“文旅办足球”的“村超”“苏超”等赛事以其产业化的方向便暗合了这一底层逻辑,这其实对于中国足协、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和个人行为都会受到文化氛围和价值因素的影响,便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企业文化。延伸来讲也包括“热爱”这一自我驱动力,团队这一社会组织形式等等。中国足球的不足在于,从未形成系统的、正面的足球文化,包括且不限于足协文化、俱乐部文化、球迷文化等等。
需要特别说明和特别关注的是,当前中国足球的核心问题还在于球员缺乏对于足球的热爱和投入,除了足球自身的原因比如过早专业化、足球文化缺失及舆论环境恶劣之外,也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结构、教育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及价值观的影响。
抛开劣质自媒体的拉踩引战,“村超”“苏超”所展现的热情、开放、融和、欢快、幽默的氛围,对于中国足球文化的提升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破圈效应”让足球全面延伸到球迷之外,同时也让球迷重拾对于足球的热情,这是更为巨大的价值所在。
如果说文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软支撑”的话,治理体系便是“硬支撑”。尽管足球已经成为世界顶级运动,但最初的发展基于基层,即社区、工厂及其他各类团体,随后一步步延伸诞生了国字号比赛和职业联赛。我们经常谈及的赛事体系金字塔、青少年培养体系金字塔也同样以此构筑塔基。当前中国足球的治理体系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这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极为重要,但唯有得到自下而上的积极承接和促进,中国足球才可以线日举行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其核心便是推动地方发展足球的积极性,是一次凝心聚力的总动员。
“村超”所代表的草根足球,“苏超”所代表的城市联赛,包括俱乐部业余联赛,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最基层的积极性,形成了对当前自上而下治理体系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承接,实现了双向奔赴。其延伸的意义则在于两点:其一,打破了固有的观念,原来中国足球还可以这么玩!原来中国足球还可以这么火!其二,其治理模式对于中国足球的治理体系形成了一种倒逼,镇、县、市、省多级政府职能部门在其中的努力及积极的效果,对于中国足协、中足联,包括其他相关部门的足球治理都会有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除了契合上述三大底层逻辑之外,延伸到一些足球具体现象,社会足球的蓬勃发展也有很大的价值。比如裁判员的培养,在记者采访中,不止一地在感叹:其他都还好,裁判员的压力太大了。其实,日渐繁荣的社会足球赛事,必然推动裁判员、教练员、保障工作人员、竞赛工作人员的成长和提升,最简单的例子,中国裁判除了国际级和国家级的中超裁判之外,很少吹罚有观众的比赛,成长从何而来?吹中超不掉链子才怪,吹好了才不符合成长规律。但如今万人以上乃至2万、3万人以上的社会足球赛事比比皆是,裁判员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未来又何惧中超,更遑论中甲、中乙和中冠。
社会足球赛事之于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似乎尚未展现直接价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同样有多个层面的价值:其一,更多地影响了家长,很简单的道理,不看球的家长让孩子踢球的也不多,而当前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大都由家长指定方向,《“苏超”消费跟踪调研报告》调查显示,95.2%的江苏居民知晓“苏超”,这远远超越了球迷群体,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极其巨大,其他城市联赛同样非常火爆;其二,直接影响了青少年,这个无须赘述;其三,全面带动了社会青训机构的发展,而社会青训机构和校园足球的有力结合,是青少年足球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
但“村超”“苏超”要想长久稳定地健康发展,仍旧需要各方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谈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其实有必要重新定位“苏超”为代表的城市联赛。
“村超”所代表的草根足球,其实是世界足球重要的组织方式,即世界足球发展过程中占据塔基地位的社区足球。俱乐部业余联赛更不必说,我们所谈及的欧洲动辄10级左右的金字塔赛事体系,其基本组成单位便是俱乐部。但在世界足球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国字号赛事之外,行政区划赛事不是没有,但并非主流。
在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中国,基于历史发展进程中2000多年的郡县制以及中国人更崇尚的乡土情结,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城市联赛是有着深厚土壤的。实际上,世界足球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模式,比如欧洲青少年足球以俱乐部为主,美国则以校园为主,日本则两者兼顾,还比如欧洲是完整序列的金字塔赛事,而巴西除了巴甲、巴乙这些国家级职业联赛之外,并行的州级职业联赛如圣保罗州锦标赛也极为重要。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城市联赛和俱乐部业余联赛并行并不冲突,当然赛程、名称等层面的协调必不可少。
回到“村超”“苏超”和俱乐部业余联赛等社会足球赛事的未来发展层面,有关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比如城市联赛和俱乐部业余联赛的赛程冲突,相对沉重的行政成本等等,我们会在本专题随后的篇章进行解读。在此我们重点解读的是,社会足球赛事如何纳入国家足球发展体系,实现有序发展,进而助力中国足球振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纳入国家体系并非自媒体所炒作的纳入中国足协管理,而是在国家层面有完善的规划、布局和统筹。
(一)国家和省市层面始终保持持续和高度的重视。“苏超”的火爆全面带动了城市联赛的发展,一方面催生了更多的城市联赛或者让传统赛事改制,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传统赛事包括“齐鲁超赛”“广东省超”这些俱乐部业余联赛呈现出火爆的态势。统计显示,继“苏超”之后,已有“赣超”“湘超”“川超”“渝超”“蒙超”“辽超”“青超”“琼超”“滇超”等不低于10个省级城市联赛举办。可以展望的是,2026年度,举办城市联赛的省市很可能突破20个。
但足球发展更重要的其实是稳定性,便如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也曾经万人空巷,也曾经八千足记上海埂,也曾经非常不差钱,但33年来坎坷不断。让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社会足球尤其是城市联赛的发展,各省市亦是如此,宣传、体育和文旅等部门积极性十足。实际上,当前的社会及经济情况也催生了体育和娱乐行业的发展,这其实也为城市联赛的持久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稳定的重视,要始终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各项社会足球赛事保驾护航,将其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联赛、俱乐部业余联赛、职业足球都要重视。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因为城市联赛的火爆,不可避免地出现地方追逐城市联赛赛事,而忽视职业俱乐部发展及建设,忽视俱乐部业余联赛建设的情况。基于中国各省市经济及足球发展的不均衡,至少沿海省市、直辖市、川豫鄂湘皖陕赣等经济较好的内陆省市在这三个层面必须均衡发展。
(三)推动全国性、跨区域社会足球赛事。当前的社会足球赛事,主要是单一的省级、市级社会足球赛事,未来有必要推动全国性、跨区域社会足球赛事项目,即在省级城市联赛的基础上推出国家级省市联赛,人员选拔产生,赛会制,但未来亦可在有序统筹赛事时间之后,类似江浙沪鄂皖、京津冀鲁豫等先行进行主客场比赛也并非不可。延伸来讲,在职业联赛的基础上,类似大湾区、江浙沪、京津冀鲁豫也可以尝试并行的区域职业联赛,这个议题在几年前便曾经提及,可以利用国际比赛日、冬歇期和夏歇期等时间举办。
(四)用必要的梳理为社会足球赛事保驾护航。一个有趣的案例,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开赛之际,资深球迷之外的普通球迷以为“齐鲁超赛”和“苏超”是一样的,包括部分媒体工作者都有此误读,绝大部分人都将其简称为“鲁超”,这更是像极了“苏超”,为此山东省最终统一了简称为“齐鲁超赛”。江苏省方面,省级俱乐部业余联赛原名“江苏省业余足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目前名称为“江苏省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简称为“苏冠”。目前来看,至少在省、市两级,行政区划的城市联赛可以统一简称为两字简称“X超”,俱乐部业余联赛则简称为两字简称“X冠”,或者其他多字简称。当然相应的赛程协调也必不可少。
(五)必要的舆论引导。“村超”“苏超”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劣质自媒体造谣以及拉踩引战的现象,比如谣言之一的“苏超被迫改名”便迫使自媒体平台进行了严格治理。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而言,不管是之于国家队、职业联赛,还是之于城市联赛,良好的舆论环境必不可少,一时的谣言和拉踩引战固然能带来流量,但之于长远发展,负面影响更大乃至出现反噬,应对措施包括严格的监管、积极的澄清、媒体和优质自媒体的引导。实际上,即便对于流量媒体来说,健康发展的各型各级联赛才更符合自身的利益。